查看原文
其他

你此刻过的一分钟,和别人的这一分钟一样吗?|《生命·觉者》梁冬对话潘宗光第一期

此念 此念 2022-05-08

《生命·觉者》系列

讲述对生命解说最具多样性的观点



本期对象:潘宗光



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;

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;

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;

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程度资深研究院院士;

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;

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化验师;

潘宗光主要在无机化学进行研究工作,

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。


专访潘宗光第一期视频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651b00wq1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精彩对话



生命是一个时间长度,还是一个空间的体验呢?


随着我们用这些长度、空间等词去形容的时候,我们自然而然地落入了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的“误解”当中。


很多人都会问“难道这些都不存在吗?”


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,时间和空间可能真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一个误解,也因此更多人相信佛学曾经讲过的“色即是空”这一理念。


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些话题,我们找到了潘宗光教授——原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,为我们带来分享和解答。


梁冬老师

您是理工大学的校长,做了那么多年严瑾的科学家,又一向以实证实践来体现你们的立校宗旨,我相信您对于佛学的看法一定有您的实证和实践的源头,当然也会有理论源泉。


刚刚我提到的一个话题是,时间和空间可能是一个误解,我很想听听您对这个话题的详细阐述。

潘宗光老师

这句话其实是爱因斯坦说的,他认为一般人认为时间、空间、物质等是实实在在的、不变的,是人的错误理解。


同时他认为宗教跟科学是不能分开的,科学没有宗教就好像一个瘸子,而宗教没有科学就好像一个瞎子。


首先,我们来谈谈时间的问题吧。


事例一:

比如说在杭州的一分钟,和在美国的一分钟是一样的,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一定的。


这是我们错误的认识。


事例二:

再举个例子,你晚上看天空一颗非常明亮的星星,你感觉这颗行星现在在我头上,就在此刻非常明亮。


这也是错误的。


因为宇宙非常庞大,这颗星星离我们可能很远很远,它放出的光可能经过十亿年时间才来到地球,就是说我们现在看这颗星星发出的是十亿年前的光,等于说,这颗星星十亿年前在这个地方,而不是现在。


事例三:

假如我们能够有一个实验,一对双胞胎兄弟,哥哥坐宇宙飞船在太空漫游,弟弟在地球上。假如那个飞船的速度很快,接近光速,达到光速的87%,在飞船里面的哥哥过了十年时间,在地球上的弟弟过了二十年了。因为地球的转动速度比光速慢很多。



所以,什么是时间呢,没有绝对标准。


我们每个人坐飞机,开车,有不同的速度,就有不同的时间差距,这个差距非常微小,你感觉不到,也不能用现在的仪器量度出来,但不等于没有差距。


梁冬老师

可不可以分享一下,您是怎么从一个科学家,慢慢感受到了佛学的力量,当时那个细节是什么样的?

潘宗光老师

没有什么叫绝对标准一分钟,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。爱因斯坦说,一切事情都是相对的。


他举了一个例子说:


跟漂亮的女孩子过一个小时,好像过了一分钟那么短;但是坐在非常热的火锅上,一分钟好像过了一个小时那么长。


所以,一分钟还是一个小时是感觉上的问题。


当我在科学研究中,发现很多问题是无法从科学角度解决的。现在的科学是在三维空间里的长、宽、高发展出来的,加时间进去多一维,四维空间。在理论上更有五维空间,六维空间,也可以存在的。


假如真的有这些不同空间的存在,那么肯定有很多超自然的力量存在。



事例一:

我们在街上堵车,为什么会堵车,这是我们说的空间限制,我们在这个空间长、宽中走动,假如你的车安一个螺旋桨升空,就没有堵车了。


当多出一度空间以后,你的力量大得很厉害,但是有没有第四度空间,不知道。但是从宗教角度来看其实有些生命体,它们能够拥有超乎三度空间的力量,非常了不起的。


很多事情科学不能解释不能体会,我不敢说它是不存在的,这是我们的知识水平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,所以我希望能透过其他渠道了解宇宙的一切。


我发现佛教的理论跟科学理论非常接近,表面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,但都是对“因”和“果”的探索,从这个角度出发,是殊途同归。


佛教的理论是,释迦牟尼不是创造一切,主宰一切的神,他是一个人,后来他明白整个宇宙的本体,他体会到但他不能讲出来,他就采用一个词叫“空”。


“空”很自然地衍生出一些自然的宇宙规律,这个自然规律发现就是因果效应


这个因果效应就衍生出一连串的问题出来。



事例二:

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空气污染这个问题。在大自然的世界里,空气是自动调整的,人吸入氧气,排放二氧化碳。树木,森林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气,这是一直保持平衡的。


后来人们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碳,同时砍伐树木、森林,导致空气变成这个情况,所以现在讲环保,尽量减少排放碳化合物,同时栽种树木、森林,回馈自然。


佛陀说,人的烦恼就是我们经常违背自然规律来行事,才导致烦恼。


所以只有我们根据自然规律来做事情,人的烦恼很少的。


佛说,宇宙间的规律是非常公平的,非常包容的,非常慈悲的。


人的烦恼,就是经常做不公平的事,不包容的事,不慈悲的事。


整个佛教思想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规律,怎样透过修心来慢慢回归自然,让我们的烦恼慢慢减少。


梁冬老师

在宇宙中存在着某一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,由这个原因导致这个结果,这些我们都能理解,但您说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慈悲,那为什么宇宙中需要有慈悲呢?


我有几个不理解的情况,现在有很多坏人他活得也还不错,但是有一些好人却命途多舛,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
潘宗光老师

太阳给我们阳光温暖,是没有选择的,也是公平的,无论你有钱没钱,是人还是畜生,只要是你要就会有。


地球承载着我们,我们对地球公平吗?挖石油,挖钻石,做核爆,我们对地球做很多不好的事情,地球有埋怨过我们吗?它还是承载着我们,非常包容。


为什么慈悲?宇宙本身是给了我们空间,让我们发展自己本身潜在的能力,这个慈悲心,总的来说是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,潜移默化帮助我们。


其实宇宙中有很多奇妙的力量存在,透过这些外在的力量帮助我们提升力量,做很多好事,就好像爸爸妈妈对孩子,会给他很多很多,只要能帮助他。


很多帮助你可能感觉不到的,比如帮助你完成愿望,要你成功,这个帮助背后就有慈悲,爱护你的心态。



佛教讲“因果报应”:种善因,有好的果报;做坏事,有坏的果报。


还有一句话就是“若还未报,时辰未到”


佛教相信,你种一个善的因,不等于立刻长了一个善的果,要配合那个适当的环境条件才能结个果。


比如说苹果种子,长成苹果树,再长出苹果,种子一定是要放在泥土里面,有适当的水分,肥料,阳光等,配合完整之下,种子发芽成长。


所以,单一的因,不能产生那个果,一定要很多很多环境条件配合起来,才产生这个结果,这个环境条件是必须的,我们叫它“助缘”。


因+助缘产生了结果,单有因,没有助缘,就没有果。


比如说某个人做一件善事,善事要配合善的缘,才成这个善的果。假如那个善缘还没到,他种下因,还看不到善的果。


相对讲,这个人过去做的一些坏事,现在这个时刻到了,那个环境到了,他做的坏事收到果了,就凸显出来了。


道德经这样说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”,你种的善的因,恶的因,不会消失,到某个时刻,缘分到了,时机成熟了就结个果,所以不能看表面。

梁冬老师

作为一个科学家,您肯定会受到很多同业或其他人的质疑,因为科学现在也变成了某种力量,某种接近于真理的力量,通常他们是怎么质疑您的,您又是如何回应的呢?

潘宗光老师


什么叫科学,科学也是一个“因”和“果”的探索,比如说我有一个想法,每个题目都做研究,一定要首先有个概念,你要找出一切的环境条件配合完整了,才能有一个结果出来,你要慢慢调那个条件。


科学是探索,要希望能够理解和控制一切影响的环境条件,它才能有那个结果出来,所以整个科学的历程也是“因”和“果”的探索。


现在很多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,他们发现现在宇宙的很多问题,跟佛陀2600多年前讲的理论非常吻合。


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地方讲佛学和科学,就从科学家怎么看我们的宇宙,宇宙是怎么来的,宇宙的变化。


我们过去认为宇宙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,人跟它没有关系,现在很多科学家也认为,人的意识可以影响我们的世界。


人的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他周边的一些情况,意识形态越强大,影响的面更宽,它是绝对互相影响的。



一切事情都是根据环境条件去改变,是无常的。每个个体,每件事,又是无我的。


无我是没有一个单独的存在,没有固定不变的“我”的存在,那个“我”是经常受到外力干扰不停变化的。


哪个时刻是真的“我”呢?“我”是存在,但是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“我”的存在,这个也是非常科学的。


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新陈代谢,我们的思想不断改变,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改变的,假如没有改变,就没有生、老、病、死这些事情吧。


所以,佛陀说的“无常”、“无我”的理论并不违背科学。



- End -

《生命·觉者》梁冬对话潘宗光专辑

每周六 晚9点 准时更新

关注此念 敬请期待

- 阅读推荐 -

点击图片,回顾往期精彩内容

原创内容,如需转载,请先联系我们

合作联系:info@cinianchina.com

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观看此念更多原创访谈视频。

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